从 2024 年行业数据看:气体检测如何筑牢化工安全生命线

2024 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数据显示,全年共发生事故 113 起、造成 144 人死亡,其中中毒和窒息、爆炸、火灾三类过程安全事故合计 71 起、致 105 人死亡,分别占事故总起数和死亡人数的 62.8%、72.9%。这组数据既反映出行业安全形势的严峻性,更凸显了气体检测作为安全防护第一道防线的关键价值。

事故数据的背后,是无数本可避免的安全漏洞。中毒和窒息事故以 29 起、45 人死亡成为高发类型,甘肃某化工企业 “6・11” 氮气窒息事故中,作业人员未进行气体检测即进入受限空间,盲目施救导致 3 人死亡;内蒙古某能源企业 “4・19” 中毒事故同样因未检测气体浓度,造成 4 人死亡的惨痛后果。爆炸事故虽起数略少但致死率极高,24 起事故夺走 52 条生命,四川某科技企业 “5・3” 爆炸事故中,设备泄漏未能及时监测,最终引发剧烈反应造成 3 人死亡。这些案例反复印证:气体检测的缺失或失效,往往是事故发生的直接诱因。

从时间维度看,二季度集中发生 5 起较大事故、致 25 人死亡,占全年较大事故死亡人数的 64.1%,7-8 月高温期事故同样多发。高温环境下,危化品挥发性增强、设备腐蚀加速,更易出现泄漏风险,而此时若气体检测设备未正常运行,极易错过最佳处置时机。山西某化工企业 “5・18” 液氨泄漏事故中,老旧管线带 “病” 运行,且未通过有效检测及时发现隐患,最终导致 2 人死亡、1 人受伤,暴露了设备可靠性与检测机制的双重短板。

遏制事故高发态势,需以精准检测构建本质安全防线。针对中毒窒息事故,在受限空间、储罐区等关键部位部署气体检测仪,可实时监测氧含量、有毒气体浓度,联动声光报警与通风系统,从源头阻止人员误入危险环境。面对爆炸风险,防爆型气体检测设备能精准捕捉可燃气体泄漏,结合联动切断阀实现 “检测 - 报警 - 处置” 毫秒级响应,避免泄漏气体达到爆炸极限。

2024 年事故数据中 12.7% 的死亡人数下降,印证了科学防控的有效性,但过程安全事故的高占比仍敲响警钟。作为安全监测领域的践行者,东方报警始终以 “零事故” 为目标,打造从便携式检测设备到全域监测系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防爆认证、高精度传感、智能联动等核心技术,为企业筑牢气体安全防线。

每一起事故都是警示,每一组数据都在呼唤更严密的防护。唯有将气体检测融入生产全流程,落实 “检测先行、报警及时、处置有效” 的安全理念,才能让行业安全数据持续向好,守护每一位从业者的生命安全。

 

发布时间:2025 年 10 月 23 日

文章来源:东方报警官网

说明:本网站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及版权问题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