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工业气体泄漏爆炸事故警示:多起案例背后的共性危机

工业气体泄漏爆炸事故如同 “移动的火山”,2024-2025 年全国已发生 12 起典型事故,造成 31 人死亡、68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 2 亿元。从山东淄博的管道检修爆炸到江苏泰州的车间反应失控,事故场景虽异,却反复印证 “检测缺失 + 违规操作 = 致命风险” 的铁律。本文结合应急管理部通报与地方典型案例,拆解跨年度事故的共性根源,提出可落地的防范方案。

 

2024-2025 年典型工业气体泄漏爆炸事故全景(按风险类型)​

(一)检修作业类:违规动火成 “第一杀手”​

此类事故占比达 42%,均因未落实 “先检测、后动火” 原则导致,山东淄博两起事故尤为典型:

 

2024 年淄博 “10・27” 燃气爆炸事故:某化工企业管道检修时,未对残留天然气进行置换与浓度检测,仅靠操作人员 “嗅觉判断无异味” 即动火作业。电焊火花瞬间引燃泄漏气体,爆炸冲击波造成 3 人受伤,现场因未配备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错失初期预警时机。​

 

2025 年淄博淄川 “2・26” 氢气燃爆事故:淄博正拓气体有限公司在设备维护时,未对氢气管道进行彻底隔离置换,高压残留气体遇检修工具摩擦火花引发爆炸,造成 2 人死亡、1 人受伤。该事故因情节严重被山东省政府安委办挂牌督办,调查显示企业未执行动火作业审批制度。

此外,2024 年河南周口 “3・20” 医药中间体爆炸、2025 年江苏泰州 “3・11” 中试车间爆炸均属同类问题 —— 危险作业前未做气体浓度分析,直接触碰 “动火作业禁区”。​

 

(二)生产运行类:设备失效与管理失控叠加​

2024 年内蒙古兴安盟 “4・19” 中毒爆炸事故:化工车间反应釜密封垫老化导致硫化氢泄漏,因固定式气体探测器未校准(误差达 30%),未及时报警。作业人员中毒后,3 名施救者未佩戴防护装备盲目进入,引发二次爆炸,最终造成 5 人死亡。​

 

2025 年山东潍坊高密 “5・27” 化工爆炸事故:友道化学有限公司农药中间体生产车间发生爆炸,现场升起蘑菇云,周边村庄玻璃震碎。初步调查显示,反应釜超温导致挥发性可燃气体集聚,而车间气体监测系统因维护缺失处于 “离线状态”,未触发预警。​

 

(三)储存运输类:“流动隐患” 与 “静态风险” 并发​

2024 年广州 “9・10” 非法运输气瓶爆炸案:无资质货车运输 12 个残留氧气、氩气的钢瓶,因钢瓶未清洗且无压力监测装置,颠簸中阀门松动导致气体泄漏,遇路边烟头引发爆炸,造成 2 人烧伤。​

 

2025 年东莞 “6・18” 危化品仓库爆炸事故:铁皮仓库违规储存 1600 公斤挥发性洗板水,未设置防爆型气体检测仪与通风系统。夏季高温导致气体浓度超标,电器开关火花引发爆炸,仓库完全损毁。

 

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GTYQ-GQB-200A

GTYQ-GQB-200A 系列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采用隔爆型结构该产品适用于 Ⅱ A、B、C 级,温度为 T1~T6 的可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场所的 1 区、2 区。可广泛应用于各炼油厂、化工厂等易发生可燃气体泄漏的场所,并对这些场所进行长期不间断监测。对应输出(4~20)mA DC 标准电流信号,是保证生命安全及工厂安全的重要工业安全仪。

 

便携气体检测报警仪 NANO 4S Pro

NANO 4S Pro为哈尔滨东方报警设备开发有限公司推出的四核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同时能够检测四种气体,是气体检测与物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报警信号的远距离传递。一台便携气体检测报警仪检测到报警信息,自身进行声、光、振动、语音播报的同时,将报警信息传递给不小于350米(空旷环境下)范围内工作人员佩戴的具有互联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第一时间获得报警信息,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有效的避免了盲目施救造成的二次伤亡。

 

发布时间:2025 年 9 月 26 日

文章来源:东方报警官网

说明:本网站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及版权问题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