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塘栖某公司 7.10 一般中毒和窒息事故​

在工业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带来沉痛的教训。2025 年 7 月 10 日,位于临平塘栖的杭州宝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一般中毒和窒息事故,该事故与反应釜作业紧密相关,再度敲响了气体安全检测与规范操作的警钟。​

杭州宝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制品的生产,在其生产流程中,反应釜作为关键设备,承担着各类化学反应。在 7 月 10 日当天,作业人员需要对一处用于微生物培养反应的反应釜进行检修作业。由于该反应釜在前期生产抗生素的过程中,内部环境复杂,微生物代谢产生了少量氨气等气体。​

按照规定,在进入有限空间(反应釜内部属于典型的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严格遵循气体检测流程。然而,此次作业前,相关人员并未完全按照 2025 年气体检测新规范执行。一方面,未使用专业的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如东方报警的复合型检测仪)对反应釜内的氧气、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进行全面、多点检测。正常情况下,应先检测氧气浓度,确保其在 19.5%-23.5% 的安全范围内,再检测氨气等有毒气体浓度。但现场作业人员可能心存侥幸,未进行严谨检测就贸然进入。​

当作业人员进入反应釜后,由于釜内通风不良,前期积聚的氨气浓度较高。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且对人体呼吸道、眼睛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作业人员吸入高浓度氨气后,迅速出现中毒症状,如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眼睛刺痛等,短时间内便陷入窒息危险状态。周边同事发现异常后,由于缺乏有限空间救援知识,未采取正确防护措施就盲目进入反应釜施救,导致更多人员中毒。​

事故发生后,企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拨打急救电话并组织现场救援。消防、医疗等救援力量迅速赶赴现场。但由于中毒和窒息情况危急,部分作业人员在送往医院途中或经医院全力抢救后,仍不幸失去生命。​

这起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展开深入调查。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漏洞,未严格落实气体检测规范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反应釜内潜在的气体安全风险认识不足,违规操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此次临平塘栖杭州宝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7.10 一般中毒和窒息事故,为各行业涉及反应釜作业与有限空间操作的企业敲响了警钟。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气体检测新规范,落实固定式与便携式气体检测设备的安装与使用,加强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提升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预防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

解决办法

移动式区域气体检测报警仪 GQB - 200A7 Pro PTL

GQB - 200A7 Pro PTL 通过把受限空间内气体连续不间断的抽出来,视频通过电缆引出来进行气体监测和视频监管,在一台设备上实现气体抽取和监测,视频采集,视频展示,云台调整,视频存储,视频上传系统平台和手机端的功能,实时查看检测数据和监控画面,远程调整云台,实现受限空间内作业的连续在线监管。

受限空间作业需牢记 “先检测,后通风,再作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气体检测和防护措施,从源头规避风险,才能避免类似事故重演。

 

发布时间:2025 年 9 月 17 日

文章来源:东方报警官网

说明:本网站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及版权问题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