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创气体检测预警互联系统交流会,得到专家一致好评!
2015年12月1日,哈尔滨东方报警公司在浙江衢州巨化集团公司会议室开展了:“宣创气体检测预警互联系统的现场交流会,得到了浙江衢州巨化集团公司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大家对宣创系统的理念及创新优势纷纷点赞,对如何更加有效的应用此系统展开了热烈讨论。浙江衢州巨化集团公司九个分厂的安全主管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现今的传统固定式气体检测报警系统中,报警信息是通过连接现场的固定式气体探测器与控制室的报警控制器的线缆传递的。当报警信息传递到控制室时,控制室的工作人员要通过通讯器材把报警信息告知现场的工作人员撤离。在这种模式下,其实就是控制室的人员掌握着现场作业人员的生死,信息能否及时准确有效的传递到工作现场至关重要。本次交流会结合GB30871-2014《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国家标准,详细解读气体检测预警互联系统是如何实现报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现场的!
对工业,可燃有毒有害气体的监管一直是石油、化工、制药、冶炼、环保等行业的重中之重。现阶段的监管方式,是通过探测器、报警控制器、控制软件系统通过电缆线(modBus 总线)直接连接上传的方式来实现的。当现场探测器检测到气体泄漏时报警信息通过线缆上升到控制室,声光报警发出警示,然后由控制室报警器或DCS启动报警设备,或人为通过对讲机发出报警指令,可见这种方式 现场一旦发生泄露,第一时间知道现场情况的是控制室人员,但控制室人员不是最危险的,现场的人员才是最危险的。而且,传统报警方式往往因为现场环境嘈杂、或者报警信号覆盖不全,导致报警的不及时,使进入现场的作业人员很难第一时间发现作业现场的危险信息,无法在安全时间内采取措施,撤离现场。进而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人身财产的很大损失。
本次交流会就传统的可燃有毒有害气体的监管方式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气体检测预警互联系统。
一、气体检测预警互联系统的概述
该系统使用无线报警技术,将现场固定式可燃有毒气体探测器和便携式可燃有毒气体报警器有机结合,扩展了原有固定式可燃有毒气体探测器的功能,扩大了警示范围,实现了作业人员和危险环境的隔离,可有效避免人员死亡。并具有单点报警多点接收功能,有效识别环境变化产生的安全风险。并能够将报警浓度、位置等信息,及时准确的无线传递给现场工作人员。无线信号将人与危险环境分离,实现了人与安全设备紧密连动。
二、气体检测预警互联系统的优势
(一)在对传统固定式气体检测报警系统改造中的优势。
通过无线技术及时传递准确的报警信息给现场作业人员,将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将为零。
无线传递报警信息内容详实:报警位置显示、泄露浓度显示、三级预警、声光震动提示。降低改造难度:可与其它厂家气体探测器无缝对接。
(二)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报警信息传递上实现了革命性改变
无线便携表之间可以实现报警信号互传,不但能够被动检测气体环境,还能主动接收其它便携表的报警信号。
实现了作业班组中有一人报警,其它班组成员能及时准确获知报警人所处的气体环境情况,缩短了班级成员的响应时间,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采取措施。
(三)弥补了动火现场与受限空间作业在线实时监测的空白
根据GB30871-2014的国标要求,实现了对有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作业的连续不间断实时监测。让受限空间内部的报警信息及时有效的传递给受限空间外部的安全人员,使其能够针对受限空间内部的气体环境情况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三、重点应用范围
(一)受限空间作业
受限空间与临时施工、抢修现场作业安全的如何保障一直是困扰着我们的一个话题。这一块的安全事故在近年更是多发频发。那么,对于在受限空间作业时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受限空间内气体检测仪的报警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受限空间外部的人员,造成了外部人员不能及时掌握受限空间内部的气体环境变化情况,而丧失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气体检测预警互联系统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采集方式上,采用泵吸式,将检测口置于目标位置,确保检测的有效性,监测方式上,采用连续监测,有效识别环境变化产生的安全风险。报警方式上,实现了单点报警多点接收。
该系统满足GB30871-2014中6.4b条款要求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应对上、中、下各部位进行监测分析;满足GB30871-2014中6.4f条款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要求。
(二)动火现场作业
现场动火前,由化验室到现场做气体环境采样分析测试,符合作业标准,方能作业。作业期间,要求每隔半小时会进行一次气体采样分析,依此循环直至动火结束。是这样一个间断性的,不是实时的检测。那在这样一个间断性的环节中就存在很大的疏漏:现场作业人员在动火时,有好几个大的时间段是没有监护的,也就是这些时间有可能发生气体的泄漏。
气体检测预警互联系统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监测方式上采用连续监测,有效识别环境变化产生的安全风险。报警方式上,实现了单点报警多点接收。
四、结束语
过去十年我们聆听客户的需求,我们潜心于技术创新与积累,今天我们带来一个新成果在这里向大家展示,就是想通过该系统为我们国家,为我们的工业领域做点事,让因气体泄漏造成的伤亡减少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