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4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12至2014年,北京市陆续发布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通则、气体检测与通风、防护设备设施配置)三部分地方标准,为规范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遏制事故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城市的发展,有限空间作业类型、管理重点发生较大变化,原来的技术规范已不能满足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需求。2019年,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三部分地方标准统一修订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扩大了适用范围,完善了相关内容,并于2019年9月26日发布,2020年4月1日正式实施。
标准主要修订内容
1. 范围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从市政运行维护的地下有限空间扩展为全行业、全领域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2. 术语和定义
由原有三个标准的18个术语及定义精简为14个。
3. 作业环境分级标准
删除了2级作业环境分级标准中对热力井、燃气井、污水井和化粪池的级别规定。
4.作业前准备
(1)增加了:
制定作业方案并明确人员职责的要求;
审批文件留档保存时间;
作业单位设置信息公示牌的要求;
受出入口周边区域限制,开启时可能受到内部涌出气流冲击时佩戴呼吸防护用品的要求;
有限空间清除置换的要求;
气体检测时对人员安全防护的要求;
水平方向检测点设置的要求。
(2)修改了:
安全隔离的要求;
气体检测记录内容 ;
呼吸防护用品使用的要求;
坠落防护用品使用的要求。
(3)删除了:
自然通风时间的要求;
对企业开展气体检测报警仪定期标定的要求;
机械通风操作中对横断面平均风速或通风换气次数的要求。
5. 作业
增加了使用踏步和安全梯的安全要求;
增加了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作业的安全要求;
修改了作业过程中通风的要求。
6. 安全管理
增加了有限空间管理台帐建立要求;
增加了有限空间警示标志设置要求;
修改了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
增加了有限空间安全培训的内容;
修改了防护设备设施配置与管理要求;
修改了应急准备要求;
增加了发包单位对作业单位安全生产条件的审核要求,与作业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的内容。
7. 附录
(1)资料性附录:
增加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样例;
修改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样式;
增加了信息公示牌示例;
增加了气体检测记录表样例;
增加了有限空间管理台帐样例;
增加了有限空间标牌样例。
(2)规范性附录:
修改了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配置标准;
修改了应急救援设备配置标准。
有限空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参考模板
(一)说明
由于有限空间涉及到的行业较多(包括了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等)而风险又较为类似,因此本参考模板不选择特定行业,直接针对有限空间岗位风险编制应急处置卡参考模板。
(二)《应急指挥机构应急处置卡参考模板》
1. 应急指挥机构
2. 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
3. 应急总指挥
(三)《应急小组应急处置卡参考模板》
1. 技术保障组
2. 抢险救灾组
3. 医疗救护组
4. 后勤保障组
(四)《典型岗位应急处置卡参考模板》
2. 有限空间行业应急处置卡
(五)《紧急救护处置卡参考模板》
紧急救护为基本常识,提倡企业员工掌握急救知识。本紧急救护处置卡,列出了紧急救护基本操作要点。企业应做好内部培训,发挥紧急救护处置卡的作用。紧急救护应由受过专业训练,具有相应技能(证书)的人员实施。
紧急救护处置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