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园区纵览
导语:目前中国各地分布各类化工园区逾400家,是中国工业园区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由于中国的石化产业也正逐步走向园区化,这无疑给化工园区的研究又赋予了一层重要的意义。
文/MOLBASE论语
1中国化工园区概述
据MOLBASE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各类化工园区400多家,省级及以上的300家左右,占全国省级以上开发区总数的20%以上,化工园区仍然是中国工业园区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
中国化工园区主要集中在沿海或沿江地区,占比最高的省份依次为江苏、湖北、安徽、广东、山东、辽宁等;此外拥有石油、煤炭或天然气资源的新疆、山西、四川、黑龙江等省也有较多的化工园区分布。
图1 2015年中国化工园区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MOLBASE
图2 2015年中国各省化工园区不完全统计
数据来源:MOLBASE
2中国化工园区分类
中国化工园区发展背景各异,所选择的发展路线也不尽相同,园区的类别亦是多种多样。具体的分类方式如下。
表1中国化工园区分类
名称 |
特点 |
代表园区 | |
按产业链条分类 |
石油化工型 |
|
上海化工园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惠州大亚湾化工园区、福建泉港石化工业区 |
煤化工型 |
|
济宁化学工业开发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榆林神府经济技术开发区 | |
无机化工型 |
|
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 | |
精细化工型 |
|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农药原药)、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氟化工)、常州化工开发区(ABS、PVC)、四川彭州塑料科技产业园区(塑料加工与改性) | |
按发展形态分类 |
城市搬迁型 |
|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区 |
企业扩张型 |
|
山东东岳氟硅化工基地、吉林化学工业园区 | |
新项目带动型 |
|
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武汉化学工业区 | |
企业集中型 |
|
中国众多的中小型化工园区 | |
相关产业配套型 |
|
重庆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小型园区、四川彭州塑料科技产业园区 |
数据来源:MOLBASE
3中国化工园区的发展阶段分析
国内外典型化工园区的发展历程,其成长阶段一般可分为要素集聚、滚动开发、成熟发展、衰退/转型升级等四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的特征各不相同。
上述四个发展阶段的划分仅仅是对化工园区总体发展趋势的规律性描述,它们在时间先后方面有一定的顺序关系,但在某些园区的发展实践中出现一定程度的交叉也是可能的。
对于单个园区而言,影响其发展周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园区自身发展进程及其主导产业的发展阶段。
总体而言,中国按各类产业链划分的园区,均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多数石油化工和氟化工类园区,进入了滚动开发的中后期,部分园区已经进入成熟发展的阶段;多数盐化工、磷化工园区处于滚动开发阶段的中期;煤化工园区则大多处于要素聚集及滚动开发的前期。
图3 中国化工园区的发展阶段划分图
数据来源:MOLBASE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和上海化学工业园区是两个非常有特色的化工园区,下文中将选择它们作为典型进行分析。
4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产业分析
南京化学工业园是一家国家级化学工业园区,位于南京市北部,长江北岸,距南京市中心30公里。南京化工园规划总面积4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新型化工材料和生命医药项目。南京化学工业园是新世纪南京经济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中国石化集团重点发展的化学工业基地之一,所以在此作为典型园区分析。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10月,是南京唯一的一家经国家批准,以发展石油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园区。园区重点发展石油与天然气化工、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生命医药和新型化工材料六大领域的系列产品。目前,包括中国石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BASF、BP、塞拉尼斯、美国空气化工产品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化工企业均在园区投资落户,累计投资超过50亿美元。
从下图可以看到,南京化学工业园产业集群较多,产品多样,产业链结构复杂。主要企业有中石化扬子石化、扬子巴斯夫、金陵石化等,提供了工业园上游的基础原料配套服务。下游精细化工产业链则涉及行业众多,如表面活性剂行业、涂料原料的溶剂行业等。
从下图可以看到,2014年南京化学工业园四大类产业中的开工率情况相差悬殊,但整体运营情况良好。其中,精细化工的平均开工率较低,这跟国内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情况相匹配。基础原料的开工情况最好,部分时间出现了超负荷运转,出现此类情况的产品为C5,涉及的企业为扬巴,说明该产品在南京化学工业园中的需求量较高。
图4 南京化学工业园主要产业链流程图
数据来源:MOLBASE
表2南京化学工业园主要企业装置列表
序号 |
名称 |
产品 |
产能 (万吨/年) |
状态 |
1 |
南京扬子石化金浦橡胶有限公司 |
丁苯橡胶 |
10 |
已有 |
2 |
南京扬子石化金浦橡胶有限公司 |
顺丁橡胶 |
10 |
已有 |
3 |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
丁二烯 |
13 |
已有 |
4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丁二烯 |
22 |
已有 |
5 |
汽巴精化(南京)有限公司 |
丁苯胶乳 |
15 |
已有 |
6 |
南京金浦英萨合成橡胶有限公司 |
丁腈橡胶 |
3 |
已有 |
7 |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
LDPE |
40 |
已有 |
8 |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
EVA |
20 |
已有 |
9 |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
乙烯 |
74 |
已有 |
10 |
惠生(南京)化工有限公司 |
乙烯 |
12 |
已有 |
11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PP |
40 |
已有 |
12 |
金浦集团金陵塑胶化工公司 |
PP粉 |
15 |
已有 |
13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邻苯 |
26 |
已有 |
14 |
南京金浦锦湖化工有限公司 |
烧碱 |
10 |
已有 |
15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硫磺 |
9 |
已有 |
16 |
塞拉尼斯(南京)化工有限公司 |
酒精 |
27.5 |
已有 |
17 |
塞拉尼斯(南京)化工有限公司 |
醋酸乙烯 |
30 |
已有 |
18 |
塞拉尼斯(南京)化工有限公司 |
VAE乳液 |
12 |
已有 |
19 |
塞拉尼斯(南京)化工有限公司 |
冰醋酸 |
120 |
已有 |
20 |
南京诺奥新材料有限公司 |
正丙醇 |
10 |
已有 |
21 |
南京诺奥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丙醛 |
2 |
已有 |
22 |
南京源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C5石油树脂 |
2 |
已有 |
23 |
南京源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双环戊二烯 |
1.9 |
已有 |
24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丙烯 |
48 |
已有 |
25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C5 |
10 |
已有 |
26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C9 |
9.4 |
已有 |
27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环氧乙烷 |
18 |
已有 |
28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纯苯 |
49 |
已有 |
29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二乙二醇 |
2.6 |
已有 |
30 |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
环氧乙烷 |
10 |
已有 |
31 |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6 |
已有 |
32 |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
乙醇胺 |
7.6 |
已有 |
33 |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
乙烯胺 |
3.5 |
已有 |
34 |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
C5 |
11 |
已有 |
35 |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
C9 |
9.8 |
已有 |
36 |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
丙烯 |
35 |
已有 |
37 |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
丙烯酸及其酯类 |
32 |
已有 |
38 |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
苯乙烯 |
12.5 |
已有 |
39 |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
甲苯 |
10 |
已有 |
40 |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
二甲苯 |
8 |
已有 |
41 |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
EPS |
5 |
已有 |
42 |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
PS |
18 |
已有 |
43 |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
纯苯 |
15 |
已有 |
44 |
南京扬子石化碧辟乙酰有限责任公司 |
冰醋酸 |
50 |
已有 |
45 |
惠生(南京)化工有限公司 |
丙烯 |
18 |
已有 |
46 |
瓦克聚合物系列(南京)有限公司 |
VAE乳液 |
12 |
已有 |
47 |
江苏金浦集团有限公司 |
环氧丙烷 |
8 |
已有 |
48 |
江苏金浦集团有限公司 |
聚醚 |
13 |
已有 |
49 |
江苏钟山化工有限公司 |
聚醚 |
15 |
已有 |
50 |
南京蓝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
BDO |
5.5 |
已有 |
51 |
南京扬子奥克化学有限公司 |
聚羧酸减水剂单体 |
8 |
已有 |
52 |
沙索(中国)化学有限公司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3.5 |
已有 |
53 |
德纳国际企业有限公司 |
环氧乙烷 |
6 |
已有 |
54 |
德纳国际企业有限公司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3 |
已有 |
55 |
德纳国际企业有限公司 |
聚羧酸减水剂单体 |
2 |
已有 |
56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乙二醇 |
26.2 |
已有 |
57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PX |
80 |
已有 |
58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PTA |
135 |
已有 |
59 |
德纳国际企业有限公司 |
乙二醇丁醚 |
8 |
已有 |
60 |
德纳国际企业有限公司 |
乙二醇丁醚醋酸酯 |
1 |
已有 |
61 |
南京钛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钛白粉 |
10 |
已有 |
62 |
南京长江江宇油脂有限公司 |
丙三醇 |
3.6 |
已有 |
63 |
<,SPAN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BORDER-BOTTOM: 0px; BORDER-LEFT: 0px;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RDER-TOP: 0px; BORDER-RIGHT: 0px; PADDING-TOP: 0px">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常减压 |
800 |
已有 |
64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硫磺回收 |
9 |
已有 |
65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催化裂化 |
80 |
已有 |
66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催化重整 |
140 |
已有 |
67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焦化 |
240 |
已有 |
68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气分 |
18 |
已有 |
69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MTBE |
10 |
已有 |
70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溶剂油 |
4 |
已有 |
71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乙烯 |
70 |
已有 |
72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丁二烯 |
10 |
已有 |
7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 |
常减压 |
1800 |
已有 |
7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 |
硫磺回收 |
15 |
已有 |
75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 |
催化裂化 |
220 |
已有 |
76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 |
重整 |
75 |
已有 |
7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 |
焦化 |
330 |
已有 |
7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 |
气分 |
85 |
已有 |
7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 |
溶剂油 |
12 |
已有 |
8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 |
汽油精制 |
40 |
已有 |
8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 |
临氢降凝 |
20 |
已有 |
82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 |
蜡油加氢 |
260 |
已有 |
8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 |
柴油精制 |
450 |
已有 |
8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 |
加氢裂化 |
250 |
已有 |
数据来源:MOLBASE
从下图可以看到,2014年南京化学工业园四大类产业中的开工率情况相差悬殊,但整体运营情况良好。其中,精细化工的平均开工率较低,这跟国内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情况相匹配。基础原料的开工情况最好,部分时间出现了超负荷运转,出现此类情况的产品为C5,涉及的企业为扬巴,说明该产品在南京化学工业园中的需求量较高。
图5 2014年南京化学工业园产业链运营情况
数据来源:MOLBASE
注:柱体上下端分别表示最高和最低开工率
5上海化学工业园区
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上海化学工业园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杭州湾北岸,占地36.1平方公里,一期总投资达1500亿元。截至2012年底,全区共有企业153家。该区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打造“1+4”产业组合,发展以烯烃和芳烃为原料的中下游石油化工装置以及精细化工深加工系列,形成乙烯、丙烯、碳四、芳烃为原料的产品链。
表4上海化学工业园区的“五个一体化”
五个一体化 |
主要内容 |
产品项目一体化 |
|
公用辅助一体化 |
|
物流传输一体化 |
|
环境保护一体化 |
|
管理服务一体化 |
|
数据来源:MOLBASE
6上海化学工业园区产业分析
上海化工园区的产品一体化做得较好,努力使企业之间按产品链关系有机组合,实现原料互供、资源共享。目前,上海化工园区已建立起由上游赛科90万吨乙烯项目,中游上海联合异氰酸酯、拜耳聚碳酸酯项目,下游德固赛精细化工等项目组成的关联体系,形成了企业之间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及废弃物的互供共享关系,产品关联度超过80%。
此外,上海化工园区对氯气的利用也较为充分。在传统氯碱工业中,电解盐产生的氯气直接用于生产氯乙烯、聚氯乙烯。而在上海化工园区内,天原烧碱及聚氯乙烯装置中电解产生的氯气,被首先用于巴斯夫公司MDI/TDI生产,并将MDI/TDI装置的副产物氯化氢回流至天原,与赛科生产的乙烯反应生成二氯乙烷。这个过程实现了氯气的二次回用,每年可节约10.7万吨标准煤,节水84万吨。另外,化工区又引入陶氏化学,利用MDI/TDI装置的副产物氯化氢来生产环氧氯丙烷。
图6上海化学工业园区主体化工产品产业链
数据来源:MOLBASE
-
园区的建设方式由当地的化工产业发展情况、原料供给、市场容量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等因素共同决定。园区规划确定了园区的起点,但真正影响园区发展方向还是产业定位;
-
各地园区已经开始设定合理的准入条件,入园企业要在产品结构上适合园区的产业定位;
-
化工园区布局集中度很低,横向来看,必然导致园区的产业链条趋同;
-
过于倚重原料侧,配套型园区发展不足。一方面,中国化工园区的原料本身差别化利用还很不够,方式较为粗放;另一方面,市场需求迫切的产品供给不足,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的配套型园区尚未形成气候;
-
不少地方急于求成,不断降低招商门槛,缺乏对园区的基础设施的必要投入,规划执行不力;
-
行政割据严重,削弱差别化发展条件。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行政区划方面的条块分割,另一种是产业固有体制方面形成的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