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温江安监“互联网+”助推隐患排查治理

行业资讯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隐患排查治理既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牛鼻子,又是监管部门开展安全监管工作的着力点。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安全生产领域,极大地提升了政府安全监管水平,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温江区安监局积极推行“成都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动态监管系统”,有效解决部门监管力量不足与监管范围广、监管任务重的矛盾,扩大安全监管覆盖面,提高了安全监管先。通过对动态监管系统的推广应用,基本实现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看得见的闭环管理”,全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一、人员培训“全覆盖”
区安监局及时组织开展系统操作人员的分类分级培训工作。一是对各镇(街)、园区管委会和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解决系统中生产经营单位有效性筛选、行业、类别、辖区划分等问题。二是对各村(社区)、企业安全管理员进行培训,解决系统中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完善、隐患排查整治录入、整改上报等问题。三是建立工作QQ群、微信群和公众服务短信平台,主动公开联系电话,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点对点和面对面指导,及时解决各级管理员在《系统》操作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反馈,确保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动态监管系统填报工作全程、动态跟踪落实。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开展培训16场次,培训人员1500人,实现了系统操作层面人员培训的“全覆盖”。
二、企业信息“大集成”
区、镇街、村(社区)实现企业排查录入“三级全覆盖”,全面掌握辖区企业基本情况。根据《成都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动态监管系统运行实施方案》要求,及时对辖区和行业领域内监管的所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彻底排查,对系统内已有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清理甄别。对现有和新增的生产经营单位,督促其完成“企业信息管理”内容的填报;对系统内注明“失效”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清理并说明原因,确保对生产经营单位的清理不遗漏、无重复,实现企业信息的“大集成”。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有效生产经营单位1418家,其中四上企业372家。
三、工作任务“分层级”
区安监局及时召开“系统”运行工作动员会,明确10个镇(街)、25个区级部门、3个园区管委会、114个村(社区)、1418家生产经营单位至少确定1人具体负责“系统”填报工作。建立了区政府安办、各镇街和区级部门、村(社区)、企业的“四级”管理平台,各级管理员分别负责管理和操作使用本级或本单位的“系统”填报工作。按照“区政府安办督查、部门和镇街督促、村(社区)督报、生产经营单位填报”的模式,确保隐患发现、填报和治理、销号及时完成。
四、安全监管“全动态”
“系统”的推广和使用,为逐步转变安全监管方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人防+技防”的有机结合,开始了安全生产监管由“间断性检查”向“动态监管”,“认为判断”向“智能分析”、“事后反应”向“自动响应”的转变,提升了政府安全监管效能,扩大了安全监管的覆盖面,实现了安全监管“全动态”。
区政府安办对各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动态监管情况进行了2次通报,对各单位信息采集、企业自查、隐患上报、政府巡查、隐患整改、新增企业等情况进行全面通报。区政府安办主任、安监局长以短信的方式,将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分别发送各镇(街)、各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和主要职能部门的“一把手”,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为“一把手”工作,促使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部署落实、亲自过问督促,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力度,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截至12月30日,系统内录入各类隐患1610条,完成整改1493条。所有镇(街)、科技园管委会、旅游园区管委会的企业基本信息采集率均已基本完成,现代服务业园区管委会仅为42.1 %。寿安镇、永宁镇、和盛镇、公平街办 、柳城街办生产经营单位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开展较好;旅游园区管委会、永宁镇、寿安镇政府巡查生产经营单位情况较好。我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动态监管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名列全市第二,二圈城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