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石化岁末寒冬掀起安全诊断“热潮”

行业资讯

    近日,安庆石化炼油一部裂解装置稳定岗位泵P307/1突然自停,二班班长叶德文协助岗位职工成功处理,避免了生产波动。随后,叶德文在电脑上登陆新版“中国石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打开“我为安全做诊断”一栏,对这起突发事件进行诊断建议登记,认真填写泵P307/1突然自停问题描述、问题原因和建议措施。

自集团公司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重新升级后,新版“中国石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班组电脑上一亮相,就引起了班组职工们的高度关注。其中,新“我为安全做诊断”系统,是原来老系统HSE观察卡和“我为安全做诊断”版块的综合版,班组职工们点击登录率最高,在岁末寒冬掀起安全诊断“热潮”,为装置安全过年关保驾护航。

近期,安庆气温低于零下,冷雨冰雹、寒风刺骨,是对设备在严寒天气安全运行的挑战,也是对职工维护冬季安全生产责任心的考验。该部借助新版“中国石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发动广大职工登录和安全诊断,积极打造“我为安全做诊断”全员、全天候大格局。

职工们顶寒风战严寒,各级人员履行岗位安全职责,24小时交叉轮流巡检到位到点不少一处、到边到界不走过场,确保隐患早诊断排查、早整治预防。同时,该部安全、工艺、设备专业组利用各自的技术优势,定期开展消气防器材、雨污分流设施、现场低老坏等专项检查,全方位诊断排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

该部班组安全学习加强冬季“五防”知识培训,职工们还在“中国石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教育培训专栏里主动下载学习《安全法》、《安全生产应急规定》等法律法规,强化职工“我要安全”自我约束意识,提升安全技能。此外,该部现场作业全程安全监护、现场“三违”随时检查督促、班组安全互相提醒监督,做到严查严改、立查立改。

据悉,每位职工每月参与安全诊断不少于一条,确保该部达到安全诊断员工参与率不低于60%、意见提出率不低于75%、风险识别率达到100%等目标。

   12月17日,由外交部和国家海洋局联合支持,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与中国海油联合举办的“东盟地区论坛海上溢油区域合作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盟地区论坛秘书处、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等1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80位主管官员和专家参会。
本届会议主题包括“海上应急预防、准备、处置技术研讨”、“最佳作业实践分享”、“区域合作机制交流”。会议倡导加强海上应急区域合作,建立区域溢油应急专家和技术信息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应对海上溢油风险管控的能力,充分发挥地区政企合作机制的作用。
中国海油在会上介绍了深水应急及国内应急网络合作机制,并在会上展示了中国海油最新技术和设备,获得各国参会代表的高度认可。

    2015年6月12日,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组织召开了检维修作业环节气体检测预警预报系统专家评审会。
会上,系统开发单位哈尔滨东方报警设备开发有限公司介绍了该系统的开发过程、所获专利及系统在国内石油化工企业的应用情况。作为该系统的应用单位之一,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应用工程负责人介绍了系统的使用情况,与会人员还审阅了系统申请专利的相关技术资料。会后,协会组织全体参会人员观摩了该系统在石家庄炼化柴油加氢等装置区的现场应用演练。

    大家认为,该系统的技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实现了检维修作业环境变更状态信息首先送达作业人员的目标,满足了危险区域全天候监测、环境变更状态信息及时送达周围工作人员的要求。该系统为加强工作环境检测、强化作业环节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及时处理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险情赢得了宝贵时间,为抢险人员的自身防护、防止事故扩大提供了及时的警示。该系统技术在国内同行业领域中处于领先水平,值得推广。

    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化工集团、华北制药等单位的16位安全管理、检测技术专家,以及相关企业、技术服务机构负责人员等20余人参加了评审会。
最终意见:哈尔滨东方报警设备开发有限公司的产品,将创新理念与先进技术相结合,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稳定可靠,处于国内外同行业领先水平,建议推广使用!

     该系统使用无线报警技术,将现场固定式可燃有毒气体探测器和便携式可燃有毒气体报警器有机结合,扩展了原有固定式可燃有毒气体探测器的功能,扩大了警示范围,实现了作业人员和危险环境的隔离,可有效避免人员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