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汲取“6.5”较大事故教训切实做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范

行业资讯


6月5日凌晨3时30分左右,河南郑州思念果岭悦温泉污水处理站清淤工作发生意外,1名工人作业时出现意外,后2名营救人员参与营救时落入池内,3人均不幸身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5月27日,中建七局交通公司中原分公司在郑州市航空港经 济综合试验区洵美路至滨河路污水管道抢修疏通时,3名工人在一 窖井内作业发生缺氧昏迷事故,造成1人死亡。

6月5日3时30分左右,思念果岭悦温泉污水处理站清淤工作时,一人作业时出现意外,后两人营救时落入池内,造成3人死亡。

两起事故的发生,间隔不到9天。6月2日,市安委办转发了《河南省安委办关于切实做好城镇市政设施地下有限空间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郑安委办〔2020〕49号,专门对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再强调、再提示、再部署,但仍未有效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尤其是惠济区“6.5”事故的发生, 教训极为惨痛,充分暴露出一些单位和部门在抓安全生产工作中 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不 到位等突出问题,就该起事故而言,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未落实,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污水池、化粪池、沼气池、腌渍池、市政管道、地下室等各类有限空间,在清淤清污和检维修作业过程中极易造成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和缺氧窒息事故。事故单位没有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未落实危险作业审批制度,未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作业程序,在检测、防护、监护等安全条件未确认情况下实施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二是现场应急救援处置不当。此类事故一般都是由1-2人遇险,但由于事故单位和现场人员缺乏基本的应急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缺失个体防护器材和应急装备,在没有弄清致害因素,也 没有采取可靠防护措施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三是对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事故单位相关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不健全、不落实,防护器材和应急装备配备不全,没有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措施缺乏针对性,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四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组织过有限空间知识培训或培训质量不高,从业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意识严重不足、对作业程序不清楚,监护人员缺乏监 护救援知识和能力。无知者无畏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五是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地区对相关行业有限空间监管工作不够重视,对相关制度规定和安全知识技能宣贯培训工作不到位,监督检查和执法处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为切实吸取事故教训,有效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现就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各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生命至上,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底线,坚决克服松懈行为、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利用全国第19个“安全生产月”,加强思想发动,搞好宣传教育培训,切实做到认识上要再提高,思想上要再重视, 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要强化监管。结合我市当前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切实加强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分析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的矛盾和突出问题,深化、巩固和提高安全 生产专项整治成果,加强对隐患整改的复查督办力度,整改不到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坚决停工停产、取缔关闭。

三要严肃追责。相关县(市、区)要严格按照事故调查处理有关规定,立即组织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查清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切实发挥事故警示教育作用,举一反三,坚决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郑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20年6月5日印发

安全重于泰山,如何安全清理污水池?

清理污水池中毒事故频频发生,主要的问题还是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事故的发生,如何避免这种事故还是要从内到外的安全教育及加强安全措施来解决!

1、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切实做好隔离处理。与作业系统相连的管线、阀门加盲板断开。

2、对受限空间内的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采样时尽可能伸向管线及池子内部,样品才有代表性,切不可在人孔处取样,人孔处因空气对流采的样品不具代表性。只有当受限空间内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氧含量和有毒物含量都为合格,方可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3、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必须熟知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作业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符合规定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设备的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保证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4、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容器、设备内作业温度高、湿度大,人体易出汗,就会增加人体触电事故的发生。进入金属容器(炉、塔、釜、罐等)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不大于12V;当需要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大于12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其接线箱(板)必须放置在容器外部;电线电缆不能有破损和裸露的地方;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

5、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例如加药罐或者带搅拌的污泥池),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摘除保险,并在开关上挂上“有人工作、严禁合闸”警示牌,必要时拆除转动部件与电机连接的联轴器。

6、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须进行登记。作业结束后,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交付验收。

7、作业的受限空间内,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可用通风机、鼓风机强制抽风或鼓风,但严禁向内充氧气。进入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气温较高的容器内作业,容器内的防腐作业,一次作业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

8、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入设备,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工作。发生事故,抢救工作应争分夺秒,但须沉着冷静正确处理事故。不得拖延耽误,更不能盲目抢救。抢救者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只有将自己保护好,才能更有效地抢救别人。否则会适得其反,不但救不了别人,也会葬送自己的生命。

该如何预防中毒窒息?

(1)对从事有毒作业 、有窒息危险作业人员,必须进行防毒急救安全知识教育,其内容应包括所从事作业的安全知识、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性、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和救护方法等。

(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必须对作业环境的氧含量、可燃气体含量、有毒气体含量进行分析。

(3)在有毒场所作业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具,必须有人监护。进入高风险区域巡检、排凝、仪表调校、采样、清罐等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携带便携式报警仪,2人同行,1人作业1人监护。

(4)进入缺氧或有毒气体设备内作业时,应切实做好工艺处理工作,将受限空间吹扫、蒸煮、置换合格;对所有与其相连且可能存在可燃可爆、有毒有害物料的管线、阀门加盲板隔离,不得以关闭阀门代替安装盲板。盲板处应挂标识牌。

(5)要充分认识到氮气等单纯窒息性气体的危害。

(6)在有毒或有窒息危险的岗位,要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相应的防护器具。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包括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现场应配备救生设施等,作业人员应熟知应急预案内容。受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包括空气呼吸器、供风式防护面具、救生绳等),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保证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7) 对有毒、有害场所的有毒介质浓度,要定期检测,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为保证空气流通和人员呼吸需要,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严禁向内充氧气。进入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轮换作业或休息。

(8) 对各类有毒物品和防毒器具必须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涉及和检测毒害物质的设备、仪器要定期检查,保持完好。

(9)健全有毒有害物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长期达不到规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应停止作业。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或曾发生中毒的作业场所,应作为重点隐患点进行整改或监控。

中毒窒息时的逃生与急救

(1)自救

在可能或确已发生有毒气体泄漏的作业场所,当突然出现头晕、头疼、恶心、无力等症状时,必须想到有发生中毒的可能性,此刻应憋住气,迅速逆风跑出危险区。如遇风向与火源、毒源方向相同时,应往侧面方向跑;如果是在无围栏的高处,以最快的速度抓住东西或趴倒在上风侧,尽量避免坠落;如有可能,尽快启用报警设施,同时,迅速将身边能利用的衣服、毛巾、口罩等用水浸湿后,捂住口鼻脱离现场,以免吸入有毒气体。

(2)互救

救援人员首先摸清被救者所处的环境,要选择合适的防毒面具,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将中毒者救出至空气新鲜处。救援人员应从上风、上坡处接近现场,严禁盲目进入。

(3)急救

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在场的领导应主动负责指挥,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入设备,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发生事故后抢救工作理应分秒必争,但须沉着冷静并正确处理,不能盲目抢救,各行业都曾经发生过多起因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的事故。受害者撤离现场后,可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如人工呼吸等进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