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罐区不止一个 老问题未改新隐患又生
“失控”的罐区不止一个
继发现贵州开磷新能源有限公司LNG储罐处于“失控”状态后,5月12日下午,国务院安委办危险化学品重点县指导服务专家组在贵州开磷息烽合成氨有限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企业一级重大危险源液氨罐区、三级重大危险源硝酸铵、甲醇等罐区,因检修断电也完全处于“失控”状况。
该企业一级重大危险源液氨罐区有2台5000m3液氨球罐。当专家组走进罐区控制室时,发现两台DCS监控器完全是黑屏,机柜间的控制柜处于打开状况。经专家了解,该企业因检修,将全厂所有配电站关停,导致罐区DCS控制系统、联锁系统全部停用,罐区内有毒气体报警、消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全部关停。更让专家组想不到的是,备用的两台柴油发电机因为故障无法开启。当专家组询问如果发生液氨泄漏或火灾事故如何处置,企业陪同人员一脸
氨站控制室DCS监控处于黑屏状态
走出控制室,专家组发现罐区内有几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仪表配线作业,但却无法拿出作业票证。专家组介绍,罐区所有的液氨泄漏报警、消防、视频监控系统等安全措施关闭,现场进行作业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控制措施,一旦发生泄漏,极易导致人员伤亡,导致事故扩大。
据专家介绍,日前发生在印度的LG化学聚合物工厂苯乙烯泄漏事故,导致至少11人死亡,此外还有5000多人出现呼吸困难或其他症状。而氨气的毒性远大于苯乙烯,现场液氨的储存量也比印度那家企业的苯乙烯量多,如果发生液氨泄漏,安全措施又成为“摆设”无法发生作用,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另外,专家组在现场检查还发现,该企业还存在几处重大风险,如造气装置控制室距离造气主厂房11米,面向造气装置开有门窗;半水煤气气柜周边可燃气体检测报警探头全部拆除,甲醇装车
造气控制室面对装置开设门窗
半水煤气气柜周边可燃气体检测报警探头拆除
专家组现场要求企业立即制定恢复供电的方案,尽快对自动化控制系统、有毒气体报警系统、消防应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供电,恢复罐区的所有安全措施,并按照重大危险源管控的要求,加强巡检与管控;要求企业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该事件进行反思,确保检修期间不发生事故,复工复产后做到装置安全运行。
老问题未改 新隐患又生
身为企业安全员却未经安全培训,拿不出安全管理资格证;动火作业原本就被发现不规范,如今仍未整改却声称由第三方监管;员工在对易燃易爆的己烷液体联合装置加装盲板时很随意……5月11日,国务院安委办危险化学品重点县第三轮专家指导服务第七工作组来到北京市房山区两家危化品生产企业,对第二轮检查中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与突出问题开展“回头看”,发现这两家企业旧的隐患尚未完全整改到位,又有了新的问题隐患。
安全员无证上岗
特种作业管理不到位
“你们有动火作业票据吗?”当日上午,专家组成员来到北京燕山石化液化空气气体有限公司西区TCN新建项目施工现场时,恰巧遇到了该公司员工正在进行动火作业,于是检查员工动火作业风险识别和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面对专家组成员的问题,这名员工支支吾吾没有回答。
随后,专家组成员在现场找到了该公司安全员,问:“你们动火作业进行风险辨识了吗?采取了哪些管控措施?你看看现场有没有什么隐患?”该安全员回答不上来。
“你是安全员,有安全管理资格证吗?你经过安全教育培训了吗?”专家组成员又提问。
该安全员拿不出安全管理资格证,还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没有经过培训。
“没证就不能上岗。”专家组成员严厉地说。
此时,该公司安全经理上前向专家组成员解释:“我们企业动火作业由第三方负责监管。”
一位专家组成员说:“就算是由第三方监管,企业也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能一包了之。”
其实,这不是该公司首次出现这个问题。在此前的第二轮专家指导服务工作中,专家组成员就发现该公司在制定《动火作业管理制度》中,缺少总经理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职责,缺少特殊、一级动火提级审批;未履行固定动火区审批程序。专家组成员得出复查结论,该隐患整改不彻底。该公司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承包商管理不到位,存在以包代管现象。
专家组成员告诉记者,缺少动火作业票据直接进行动火作业这是一个典型问题,需要引起企业重视。
此外,在此次复查过程中,专家组成员发现,对该公司复查的11项问题隐患当中有3项整改不彻底。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照单全收,并立即继续整改相关问题隐患。
盲板抽堵随意
未按相关规定操作
当日下午,专家组来到北京燕山集联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进行复查。该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2-苯基丙烯、正庚烷、正己烷、环己烷、石脑油、苯酚、石油醚。
一进该公司,专家组成员就直奔现场,发现了员工的违规操作行为。原来,在门口东南角不远处,有一套联合装置存在液体滴落情况。此时,员工正在对该装置进行加装盲板作业,避免液体继续滴落。专家组成员走近一看,滴落的液体竟然是易燃易爆的己烷。
“你们有盲板抽堵作业票吗?”专家组成员问。
过了近20分钟,一员工才把盲板抽堵作业票拿出来。
“你们的作业票填写不规范,在盲板情况一栏当中你们要填写清楚盲板的编号,而且,在现场作业采取的措施很随意。己烷属于易燃易爆物品,遇到火源就容易引起燃烧。所以,你们应该高度重视特殊作业,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专家组成员说。
随后,专家组成员来到该公司的罐区进行检查,发现一储存抽余油内浮顶罐的浮盘落底。专家组成员随即解释:“浮盘落底容易造成空气进入,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存在闪爆的风险。”此外,专家组成员还在罐区发现3项实际工艺指标与规定工艺指标不符,该公司未在允许范围内对规定工艺指标进行修改。
经过半天的复查,专家组成员认定该公司此前被查出的12项问题隐患当中有5项整改不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