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有哪些新要求?
行业资讯
2016年12月16日,国家邮政局、公安部、国家安全部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通告,并以附件形式列出《规定》的全部内容。同时,《规定》于发布之日起即开始正式实施。国家邮政局2007年11月6日发布的《禁寄物品指导目录及处理办法(试行)》(国邮发〔2007〕152号)同时废止。
一、新规定明确了“禁止寄递物品”的范畴
在新规定中将“禁寄物品”主要分为如下三类:
(一) 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各类物品;
(二) 危及寄递安全的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毒害性、感染性、放射性等各类物品;
(三) 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禁止寄递的其他物品。
与旧规定相比,新规定对于禁寄物品的涵盖范围有了更清晰的界定,更有利于寄递企业以及邮政管理部门辨识禁寄物品。
二、“禁止寄递物品指导目录”的修订
新规定的核心内容即为附录《禁止寄递物品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新的指导目录更具全面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在数量上,指导目录从原有的14项增加到现有的19项(18类物品+其他物品),载明物品从58种增加到188种。
在内容上,指导目录的变更情况则比数量上所体现的要多很多,且绝大多数禁寄物品的条目顺序与旧目录有所差异。就技术内容而言,主要差异如图1所示。

图1 新目录主要变更情况
同时,对于旧目录中一直备受争议的“其他禁止寄递的物品”(第十四条)在新目录中(第十九条)也有了更为明确的说明。新规定指出:除了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禁止寄递的其他物品外,列入我国几个重点监管目录(名录)的危险化学品均属于新目录中的“其他禁寄物品”,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主要“禁寄物质 ”目录(名录)
当寄递物品属于表1中任一目录(名录)中的载明物品时,则该物品禁止寄递。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最新发布的《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已与GHS制度相统一,根据其确认原则,理论上所有危险化学品都属于《危险化学品目录》范畴。这也间接表明,随着《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的实施,常规情况下所有危险化学品均禁止寄递。
三、明确了各方主体责任及义务
(一) 细化了邮政管理部门的监管内容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监督指导提供寄递服务的企业(以下简称寄递企业)落实收寄验视制度,督促企业加强寄递安全管理;监督指导寄递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依法对寄递企业实施安全监督检查,查处违法收寄禁寄物品行为;对有效避免、减少寄递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可依法给予表彰。
(二) 规定了寄递用户的安全保障义务
新规定指出用户交寄邮件、快件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禁寄物品的规定,不得交寄禁寄物品,不得在邮件、快件内夹带禁寄物品,不得将禁寄物品匿报或者谎报为其他物品交寄。
(三) 强化了寄递企业的主体责任
新规定以较大的篇幅明确了寄递企业的主体责任地位,首先寄递企业应当在其营业场所公示并以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布本规定及相关指导目录;其次应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强化从业人员对禁寄物品的防范意识、辨识知识和处置能力,须对上岗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在寄递前应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防止禁寄物品进入寄递渠道;寄递企业还应当制定安全检查制度与禁寄物品处置预案,寄递过程中发现禁寄物品的,应当按照预案规定妥善处置。
由于我国不同禁寄物品是由不同主管当局主体负责的,因此新规定第十一条也为寄递企业给出了详细的报案指导。即发现不同类型的禁寄物品应向对应的主管部门报告。如发现枪支弹药、易制毒化学品等物品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发现各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非法出版物、印刷品、音像制品等宣传品时向国家安全、公安、新闻出版等部门报告;发现各类禁止进出境物品时向海关、国家安全、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报告。
四、相关注意事项
最新发布的《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对于寄递行业而言无疑是影响深远的。无论寄递用户还是寄递企业在新规定实施以后势必都会做出相应调整,尤其是寄递企业,作为主体责任方,稍微松懈或工作失误即可能造成违法行为甚至构成犯罪。因此,新规定实施后,就化学品行业而言,我们应首先注意以下几点:
(一) 明确“禁寄物品”的范围。从指导目录不难发现,新规定为了与国际危险货物运输体系相接轨,首先将TDG规章范本中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等九大类危险货物中的八大类货物(除了第九类杂项物质)均纳入了禁运行列。其次为了将寄递风险等级降至最低,新目录中的“其他物品”基本涵盖了我国现有全部危险化学品。因此,无论是寄递用户还是寄递企业应首先明确禁寄范围,避免“因不知法而犯法”。
(二) 严格服从“一刀切”监管方式。就目前看,我国寄递行业的监管方式依旧是“一刀切”,监管的主体依旧为“物品”本身,对于物品包装并未做相关说明。这也从侧面表明,国际上通行的“有限数量运输”、“例外数量运输”等豁免情况依旧不适用于我国寄递行业。
(三) 按照现有规定进行物品寄递。由于化学品的特殊危害性以及寄递过程中的不可预期性,结合我国之前发生过的多起“毒快递”事件,导致了寄递行业“谈危化品色变”的局面。同时,考虑到我国包装行业与寄递行业的“联姻”还处于试探性接触阶段,与其冒险“拿笼子关老虎”不如索性“不养虎”。因此,在现有国情条件下,按照现有规定进行物品寄递依旧非常必要。
(四) 时刻关注“规定”新动态。在新规定中明确指出,“禁寄指导目录”是动态的,在后期会根据需要适时调整(第十三条)。为了避免滞后性,相关人员尤其是寄递企业应时刻关注并积极实施最新规定。
附件:国家邮政局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关于发布《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的通告
一、新规定明确了“禁止寄递物品”的范畴
在新规定中将“禁寄物品”主要分为如下三类:
(一) 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各类物品;
(二) 危及寄递安全的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毒害性、感染性、放射性等各类物品;
(三) 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禁止寄递的其他物品。
与旧规定相比,新规定对于禁寄物品的涵盖范围有了更清晰的界定,更有利于寄递企业以及邮政管理部门辨识禁寄物品。
二、“禁止寄递物品指导目录”的修订
新规定的核心内容即为附录《禁止寄递物品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新的指导目录更具全面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在数量上,指导目录从原有的14项增加到现有的19项(18类物品+其他物品),载明物品从58种增加到188种。
在内容上,指导目录的变更情况则比数量上所体现的要多很多,且绝大多数禁寄物品的条目顺序与旧目录有所差异。就技术内容而言,主要差异如图1所示。

图1 新目录主要变更情况
同时,对于旧目录中一直备受争议的“其他禁止寄递的物品”(第十四条)在新目录中(第十九条)也有了更为明确的说明。新规定指出:除了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禁止寄递的其他物品外,列入我国几个重点监管目录(名录)的危险化学品均属于新目录中的“其他禁寄物品”,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主要“禁寄物质 ”目录(名录)

当寄递物品属于表1中任一目录(名录)中的载明物品时,则该物品禁止寄递。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最新发布的《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已与GHS制度相统一,根据其确认原则,理论上所有危险化学品都属于《危险化学品目录》范畴。这也间接表明,随着《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的实施,常规情况下所有危险化学品均禁止寄递。
三、明确了各方主体责任及义务
(一) 细化了邮政管理部门的监管内容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监督指导提供寄递服务的企业(以下简称寄递企业)落实收寄验视制度,督促企业加强寄递安全管理;监督指导寄递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依法对寄递企业实施安全监督检查,查处违法收寄禁寄物品行为;对有效避免、减少寄递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可依法给予表彰。
(二) 规定了寄递用户的安全保障义务
新规定指出用户交寄邮件、快件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禁寄物品的规定,不得交寄禁寄物品,不得在邮件、快件内夹带禁寄物品,不得将禁寄物品匿报或者谎报为其他物品交寄。
(三) 强化了寄递企业的主体责任
新规定以较大的篇幅明确了寄递企业的主体责任地位,首先寄递企业应当在其营业场所公示并以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布本规定及相关指导目录;其次应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强化从业人员对禁寄物品的防范意识、辨识知识和处置能力,须对上岗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在寄递前应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防止禁寄物品进入寄递渠道;寄递企业还应当制定安全检查制度与禁寄物品处置预案,寄递过程中发现禁寄物品的,应当按照预案规定妥善处置。
由于我国不同禁寄物品是由不同主管当局主体负责的,因此新规定第十一条也为寄递企业给出了详细的报案指导。即发现不同类型的禁寄物品应向对应的主管部门报告。如发现枪支弹药、易制毒化学品等物品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发现各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非法出版物、印刷品、音像制品等宣传品时向国家安全、公安、新闻出版等部门报告;发现各类禁止进出境物品时向海关、国家安全、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报告。
四、相关注意事项
最新发布的《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对于寄递行业而言无疑是影响深远的。无论寄递用户还是寄递企业在新规定实施以后势必都会做出相应调整,尤其是寄递企业,作为主体责任方,稍微松懈或工作失误即可能造成违法行为甚至构成犯罪。因此,新规定实施后,就化学品行业而言,我们应首先注意以下几点:
(一) 明确“禁寄物品”的范围。从指导目录不难发现,新规定为了与国际危险货物运输体系相接轨,首先将TDG规章范本中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等九大类危险货物中的八大类货物(除了第九类杂项物质)均纳入了禁运行列。其次为了将寄递风险等级降至最低,新目录中的“其他物品”基本涵盖了我国现有全部危险化学品。因此,无论是寄递用户还是寄递企业应首先明确禁寄范围,避免“因不知法而犯法”。
(二) 严格服从“一刀切”监管方式。就目前看,我国寄递行业的监管方式依旧是“一刀切”,监管的主体依旧为“物品”本身,对于物品包装并未做相关说明。这也从侧面表明,国际上通行的“有限数量运输”、“例外数量运输”等豁免情况依旧不适用于我国寄递行业。
(三) 按照现有规定进行物品寄递。由于化学品的特殊危害性以及寄递过程中的不可预期性,结合我国之前发生过的多起“毒快递”事件,导致了寄递行业“谈危化品色变”的局面。同时,考虑到我国包装行业与寄递行业的“联姻”还处于试探性接触阶段,与其冒险“拿笼子关老虎”不如索性“不养虎”。因此,在现有国情条件下,按照现有规定进行物品寄递依旧非常必要。
(四) 时刻关注“规定”新动态。在新规定中明确指出,“禁寄指导目录”是动态的,在后期会根据需要适时调整(第十三条)。为了避免滞后性,相关人员尤其是寄递企业应时刻关注并积极实施最新规定。
附件:国家邮政局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关于发布《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