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危化品重特大事故?

行业资讯
如何防范危化品重特大事故?专家称——

重设计 抓培训 辨风险

9月27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同期举办的危险化学品领域重特大事故防范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认为,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经验,要杜绝危化品重特大事故,必须从源头上重视安全投入,做好本质安全;要以人为核心,培训合格的领导和员工;要做好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控,预防事故发生。

工艺安全必须源头化

法国国家安全研究所火灾和爆炸风险预防专家博纳特·萨勒表示,在工业过程的设计阶段采取措施预防风险最有效。

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琪对此观点非常认可。他认为,只有重视安全投入,做好本质安全,才能从源头上构建风险防范屏障。首先,在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之初就必须采用先进、安全可靠的工艺技术,选择顶尖的设计单位,设计按高标准、高可靠性、长周期运行开展。其次,大型设备、关键机组,以及重要的泵、阀门等均采用安全性最高的产品,管道、法兰、焊条、垫片等任何一个元件均以最高标准采购。同时,还要推行设备监造考核责任制,确保设备制造质量,严把材料进厂关,对入厂的每一块钢板、每一根管材进行光谱分析验证材质,确保每一块用料的安全性。再次,要选择具有一流工程建设能力、良好安全业绩的施工单位,选择合格的特种作业人员,对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进行考核验证,合格者发证进场作业,同时全程参与质量监管,确保焊接和安装质量。

人员培训必须全员化

人是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监管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杜红岩认为,安全培训工作是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根本措施,任何人上岗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培训不合格不能上岗,员工不培训就是移动的危险源。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生产、技术、设备等专业部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一线生产作业员工,承包商单位负责人、项目经理均需要安全培训并通过考核。

杜红岩还表示,多样化的安全培训手段能提高人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比如建立培训仿真系统、实操培训基地以及仿真+实操培训的方式,利用计算机仿真系统进行模拟运行、操作,对受训者进行各种复杂工况的训练,有利于生产装置操作人员模拟各种突发状况,同时利用实物的模拟更能使受训者迅速建立感性认识,掌握安全操作要点。

“在人员的选拔上应专业对口,聘请专业老师进行入职培训和专业培训。同时要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从管理层到员工都要树立良好的本质安全理念,安全生产责任在企业各层面都要得到彻底的贯彻落实。”陈琪说。

风险辨识必须常态化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焕宁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只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特点,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技术设备设施、人与社会的关系,就可以大大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针对性、预见性、有效性。

陈琪表示,风险管控有利于有效预防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危化品领域开展风险管控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全面开展风险辨识方法培训,从公司领导到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全员参与风险辨识工作,将风险辨识与日常安全检查相结合,实现风险辨识常态化;二是要加强“两重点一重大”场所的风险辨识,对于装置区、罐区等一些重大危险源区域,除了开展风险辨识外,还要邀请相关专家进行风险评估;三是要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安全标准管理体系。

谈到如何进行风险管控,陈琪认为,一是要抓好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生产运行必须精细化操作,避免工艺参数频繁波动;设备维护要精益求精,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置;装置现场要基本消除跑冒滴漏现象;引进机泵PDM预测性检测技术,问题早发现、早处理。二是严控装置、罐区危险作业管理,各类作业提前隔夜向安全管理部门申报,经评估、同意后才能实施;所有动火作业都应安排消防车驻防,对危险作业保驾护航;储罐区生产运行期间,要严禁动火作业。三是在各装置罐区中控室实施操作与监控的基础上,另设立中央监控室,实施全厂二次监控。中央监控室的功能包括全厂视频监控及对各装置、罐区生产工艺参数的监控,发现异常要及时提醒、协调、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