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采油三厂作业大队HSE标准化作业现场写真

行业资讯

9月30日,记者来到正在紧张小修作业施工的大庆采油三厂北1-313-E71井井场。与传统印象中作业现场环境“脏、乱、差”不同,这个作业现场板房摆放有致,井场四周围起了绿色的安全警示带,随处可见安全警示标语和现场操作指南,地面不见一滴污油污水。更令记者好奇的是,井架平台上操作员工工服干净整洁,有条不紊地按着遥控器操作着设备。

记者感叹:“这不像作业现场,更像是用来参观的‘样板间’呀。”该厂作业大队副大队长李庆民笑着对记者说:“没错,实施HSE标准化作业以来,我们在井场、设备等方面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现在,我们的标准化作业队个个都能当‘样板’。” 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李庆民告诉记者,采油三厂作业大队HSE标准化建设起步较早。从2007年开始,他们一步步摸索、完善,逐渐总结出作业小修行业的HSE标准化经验。2015年,在集团公司进行汇报后,采油三厂作业大队成为为集团公司井下小修作业HSE标准化站队建设试点单位。

“井下作业是高风险行业,想要控制事故发生,必须先了解、掌握风险,进而控制风险。”在现场例行检查的厂安全副总监、作业大队大队长刘仁树走过来一边说,一边拿出全员“写风险”手册给记者展示。为了及时排查身边风险,该作业大队通过深入动员、广泛宣传,变员工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归纳、梳理、评估出较高风险因素20条、一般风险因素228条、低风险因素324条,涵盖了从高空到地面,从环境到设备,每个过程和细节无一遗漏,使辨识风险工作达到了全方位、全过程覆盖。

通过对识别出的风险分类整理,该大队领导层认识到,所有风险都可归结为管理的缺失、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物品的不安全状态三个方面。为此,他们把管控风险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按照有形、可视、清晰、简明的思路,从管理、现场、操作三个角度实施标准化作业队建设。

在此基础上,该作业大队建立管理手册,以风险为索引,组织相关人员对现有的管理制度、流程、标准、规定与风险控制一一盘点对照,共修改完善现场管理规定8项、小修井操作规程31项。汇总完善形成规范的岗位管理手册,使干部员工清晰工作流程,明确哪件事由谁管、管到什么程度,哪项工作由谁干、干到什么标准,堵塞了管理漏洞。

“管理制度制定得再好,大家不执行也没有用。许多员工,活儿干得很好,但不按标准,存在有安全隐患,而且他还把这当经验。”作业二队党支部书记许宗志说的正是一个普遍现象。针对员工队伍中存在的操作随意性、盲目性等情况,采油三厂作业大队本着贴近生产、贴近岗位、贴近实际的原则,按照岗位职责、风险识别结果和相关制度要求,建立了7个岗位61项科目培训矩阵。

该大队通过编制完成每道工序的操作手册,让大家在进行每一样操作时都有“公式”可用。操作标准化,让员工操作整齐划一,有标准、有效率,确保了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提升了全员的标准化操作水平,形成大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按章操作的良好习惯。

截至目前,大庆采油三厂作业大队已经连续10年无生产事故,连续多年荣获厂安全、环保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