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打不死的“黑油井”

行业资讯
  打不死的“黑油井”  

    图① 靖边县天赐湾乡羊羔畔村附近的“黑油井”。

2

    图② “黑油井”砖砌的污水池没有设置安全护栏、覆盖等,容易发生人员坠落事故,也未作任何防渗处理,污水及其挥发出来的有毒有害气体对土壤、地下水、空气造成污染。

3

    图③ 正规采油作业现场井场整洁,无易燃物等堆积,设备完好、井号标识清晰,警示标语悬挂规范。而且井场周围设有高1.2米至2米的围墙,污水池、淤水收集池分开设置,有护栏等安全设施并作防渗处理。

    日前本报记者接到群众举报,反映陕西榆林市靖边县“黑油井”泛滥,不仅对土地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而且发生过一死两伤的事故,现在仍存在巨大安全隐患。记 者通过多日的实地调查和对有关单位、部门的采访,发现靖边县确实长期存在大量“黑油井”,有些“黑油井”在政府登记在册、经过多次整治却一直“开了关、关 了开”,无法彻底关停。

    ■本报记者 肖来朋 刘永宏

    高 峰 通讯员 孙 丹

    羊羔畔村有一口“黑油井”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西南部,是西气东输的重要纽带,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1亿吨以上,一直是长庆油田和延长石油集团的主要采区。

    日前,本报记者接到群众举报,反映靖边县境内存在盗采石油的“黑油井”。去年3月28日该县杨米涧镇一口“黑油井”发生爆炸事故,导致一死两伤。事故发生 后,盗采现象不但没有得到整治,反而更加泛滥,有的地方甚至在废弃油井旁打新井采油,不仅对土地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更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埋下了重大安 全隐患。

    在知情人的指引下,记者驱车来到该县天赐湾乡羊羔畔村一个很隐蔽的地方。一口油井正在作业,现场没有管理人员,抽油机上也没有任何标识,旁边的储油罐未做任何安全防护处理,产生的污油、污水直接排放至旁边的大坑里,现场散发出一股刺鼻的味道。

    就在记者拍完照准备离开时,路边出现一位自称是此油井工作人员的人拦住了记者的车辆,打听记者一行的来意,并向记者索要电话,称要将此事向老板汇报一下。 大约20分钟后,在返回途中,记者接到了一位自称油井老板的人的电话,说他最近不在西安,有什么事情等他回来再找记者谈。

    这口油井是不是群众反映的“黑油井”?听说这里属于延长集团采油区域,记者来到了该集团靖边采油厂采油四大队,队长高彦飞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高彦飞说:“我们知道有‘黑油井’存在,而且现在还在开采,多数分布在天赐湾乡政府西侧,靖边县与安塞县交界的地方。但因为采油大队没有任何执法权,我们 也只能上报延长石油靖边采油厂,再由采油厂上报给县级相关部门处理。” 对于记者提到的天赐湾乡羊羔畔村的油井,高彦飞表示,羊羔畔村可能属于采油五大队的辖区,具体情况他也不清楚。

    随后,记者采访了靖边采油五大队负责人和天赐湾乡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胡云飞。靖边采油五大队负责人表示,他们辖区内没有叫羊羔畔的地方。

    胡云飞则明确表示知道羊羔畔这处油井,并指出这口井就是“揭盖井”(即被私自开采的废弃低产油井)。“今年4月份有记者来吵(找)过几次,说我们不监管这 口‘黑油井’。”说到这里,胡云飞有些许委屈。据他介绍,他们曾组织检查过这口油井,并发现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但因为没有执法权,在准备下发安全隐患整 改通知书时也找不到油井老板,只能将实际情况上报县级相关部门,相关上报文件都有档案留存。

    据高彦飞介绍,2003年陕西省政府对延长石油区块内存在的个人和社会团体投资开采的油井进行“三权(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回收”,此后就再也不存在 个人和社会团体开采石油的情况。“三权回收”时对延长石油和长庆油田的采油区域进行了划分,但仍因为一些处于边缘地带的油井划分不清楚而引起纠纷,打打闹 闹了几年,有些到现在也不能明确划分。这里往往就是“黑油井”集中的地方。

    据记者了解,目前“黑油井”主要有三类:“揭盖井”,“残次井”(即效益低未固化的油井),“边缘井”(即地处边缘地带且产量低、含水率高的油井)。这些油井多年来一直没有按要求进行土地复垦,给不法之徒盗采石油资源留下可乘之机。

    “黑油井”底数乡镇了如指掌

    距靖边县城60公里的青阳岔镇也是该县的一个主要石油乡镇。该镇副镇长党永勋对辖区内的“黑油井”问题并不回避。他表示,整治“黑油井”是他们镇政府安全 生产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青阳岔镇确实存在着非法油井,但只有4口,且都经由他们摸底并登记在册,已及时上报县相关部门多次进行取缔整改。

    在青阳岔镇呈递给各相关部门的文件上记者看到:2015年7月23日,镇政府向“靖边县公安局石油保卫大队”呈报4口“揭盖井”存在安全隐患,分别为阳坪 村“揭盖井”(又名“兰州四号”)、大台村“揭盖井”和刘界庄“揭盖井”2口。文件呈递时,阳坪村和大台村的“揭盖井”在正常生产,刘界庄的2口井断断续 续生产。

    针对这4口“黑油井”非法盗采石油资源的问题,该镇在2016年1月7日、2016年3月6日、2016年4月22日先后3次函告县石油保卫大队。除了刘 界庄的非法油井已经停产外,青阳岔镇政府上报的其余三口非法油井一直都处于“开了关、关了开”的状态。截至2016年4月底,记者了解到,阳坪村和大台村 的两口非法油井仍在正常生产。

    党永勋介绍,青阳岔镇的每个行政村都设有村安全信息员,一旦发现有非法油井生产经营,镇政府都会想各种办法令其关停,但因为没有执法权,只能在发现问题后 及时上报县安监局、国土局、油气办、石油保卫大队等相关部门。“我们的办法只能是贴封条、锁大门,暂时叫停这些非法生产的油井。但我们没有执法权,这些办 法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还得上报县相关部门来处理。”

    在镇政府上报之后,靖边县相关部门也多次来取缔过这些“黑油井”。2016年4月27日,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报道,靖边县青阳岔镇祭山村村民以打 水井的名义打了3口原油井,严重污染了当地群众的生活环境。27日下午即有市领导带队,关闭取缔了报道中提到的这3口非法油井。

    政府确实经常出面进行这样的整治,但“黑油井”为何被取缔之后还能再开启并生产经营?青阳岔镇镇长沈力表示很无奈。“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如果长庆油田和延 长石油不能对他们的废弃油井及时固化、复垦,或者合理赔偿土地受损的老百姓的损失,这个问题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

    沈力认为,一方面,开采过的油井对当地老百姓的土地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老百姓损失太大,想要获得开采企业的赔偿;另一方面,固井的花费太大,长庆油田和 延长石油不愿意为废弃油井在这方面投资,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要想解决“黑油井”的问题,就必须先解决这个矛盾。

    和青阳岔镇一样,该县杨米涧镇政府对辖区内的“黑油井”底数很清。记者在该镇政府办公室看到了2015年7月18日由镇政府上报给靖边县政府办、公安局、 油气办等相关部门的报告,上面详细介绍了辖区“揭盖井”的情况,且附有详细的地址及现状图片。其中,井号“杨127”和“杨31-15”分别位于韩伙场村 韩伙场组和镇罗堡村润家口则组,是长庆油田采油四厂的废弃油井。位于郝渠则村后郝渠则组、王梁村胡家湾的3口“揭盖井”井号和所属企业不详。截至报告上报 时,该5口油井都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不过,在记者离开杨米涧时,距杨米涧镇政府50米左右的一处“黑油井”已经停止生产。大门加锁,但采油设备还留在原地,并未撤走。

    “黑油井”到底该由谁管

    企业、乡镇都没有执法权,处置“黑油井”确实尴尬,那么地市一级的相关部门是否采取了行动。

    记者查阅《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了解到,正规的油气勘探与开采须先到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石油、天然气滚动勘探和开采登记许可手续。最后,占用土地还需向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办理相关土地使用手续。

    于是,记者来到榆林市国土资源局采访。一位政秘科的工作人员接待了记者,了解了记者的来意并向有关领导汇报。可该局回复说,建议记者去能源局了解情况。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只有土地的审批权,如果有人在这块土地上开采石油、天然气,就应该归能源局管。

    “如果他们已经非法占有土地并且非法开采,国土局没有权力管,只能由能源局来管?”当记者如此询问这位工作人员时,他无法回答并表示自己是新来的,在国土 局工作时间还不长,要再去请示领导。当记者提出有“黑油井”存在时,这位工作人员则请记者告知“黑油井”非法占地的具体位置,后续他们会去查处。

    随后,记者便驱车赶往市能源局,其办公地点高新区明珠大道榆能集团办公大楼八层至九层大门紧锁,虽还挂着能源局的牌子,但无任何工作人员。后记者从保安处了解到,市能源局已搬迁新址,不在此处办公,具体地址这位保安人员也不清楚。

    记者采访了榆林市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市长李春临。对于“黑油井”的存在,李春临并不否认,但他表示,此事由来已久、成因复杂。为此省里、市里、县里都开过 会,而非法盗采油气问题应归公安部门和国土部门管,不属于他的分管范畴。同时,李春临告诉记者,榆林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明分管油气安全,建议记者找 张明了解情况。

    记者又来到榆林市政府联系采访张明,政府办综合八科的一位负责人接待了记者,在了解记者采访要求、留下记者联系方法后表示,他将向张明报告此事,安排采访事宜。遗憾的是,截至本报发稿时,记者也未接到这位负责人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