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向好,本质安全出力
国家安监总局最新统计显示,1~7月,全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8115起,按照可比口径同比下降11.6%。其中,发生特别重大事故1起,下降50%;重大事故16起,下降27.3%;较大事故364起,下降13.1%。1~7月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中国化工报记者从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了解到,作为安全生产的重点领域,我国化工行业上半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同比也呈现大幅下降。
我国化工行业安全向好的原因何在?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无泄漏是本质安全的根本
“化工作为高危行业,主要和危化品打交道,要实现本质安全,必须确保不使能量异常转移,也就是要做到设备无泄漏。”国务院安委会专家咨询委专家郝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质安全拓展开来讲,包括化工装置的仪表、自控、工艺控制、切断、报警系统、隔离、排放系统等各个环节做到可控、在控,实现设备、管道无泄漏。
郝军认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化企都在开展设备无泄漏活动,要求做到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其实就是本质安全的一部分。只是这些年来,一些化企对这些优良传统没有很好传承,本质安全被忽略,导致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化企最怕因泄漏着火引发爆炸。因此,化企的本质安全,说到底是以保证设备无泄漏为目标,以人、机、料、环、法的管理问题为导向,开展本质安全建设。”郝军说。
记者此前曾前往江苏泰兴的黑松林粘合剂厂采访,实地探究这家企业多年来从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奥秘。置身工厂,如果不是有人提醒,记者早已忘记自己是在化企采访。在走遍这个专业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每一个角落后,记者闻不到一丝化工原料的气味,像个花园。
“我们企业数年如一日坚持学吉化,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是我们对员工的基本要求。”黑松林粘合剂厂董事长刘鹏凯告诉记者,其实,本质安全虽是现代安全管理的理念,属安全管理上高层次的文化范畴,但安全的本质是企业扎实的基础管理,是广大员工的安全自觉,是企业对安全生产的一贯追求。
“我们企业从本质安全着手,这两年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湖北新民化工有限公司安全部主任张小阳告诉记者,以往,他们抓安全总是在安全理念、安全口号、安全制度上做文章,这些虽然解决了员工的认识和规章问题,但并没有真正从设备、工艺、过程等环节消除安全隐患,也没有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效果并不好。
郝军说,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化工属于高危行业,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处处按照标准、规程作业,把事故降低到最低,甚至实现零事故,那么就可以得出新的结论:化企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这就是本质安全。
从科学设计改造着手
记者通过采访江苏、河南、山东、吉林等地的一些化企,明显感到追求本质安全已经成为企业抓安全的不懈追求。虽然大家对本质安全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差异,但在做好扎实的安全基础管理、加大化工装置的隐患排查力度、从企业的声、光、味追踪泄漏源头等做法上,却是异曲同工。
记者在由全国各地多家化企专业人士组建的安全管理QQ群里发起“什么是本质安全”的调查后,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得颇为热烈。
“河南夏工”表示,设计是安全的最根本保障,设计缺陷是安全的最大隐患,因此,抓本质安全须从设计着手。
“江苏老马”提出,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的第一法宝,必须推动科技安全进步,加强科技安全创新,本质安全必须始终依靠技术进步。
“山东刘飞”则认为,工艺装置落后、技术水平低、自动化程度不高、安全设施不齐全是一些化企本质安全水平低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些因素仍然是引发我国化工行业事故多发、事故重大、人员伤亡惨重的重要因素。
“安利达化工-朱”认为,本质安全是利用化学和物理学来预防事故,而不是完全依靠控制系统,联锁、冗长而特殊的操作程序来预防事故。
郝军指出,本质安全有4个基本特征: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照规程操作,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安全。二是物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动态过程中,还是在静态过程中,始终处于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三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日常安全生产中,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况而发生重大事故,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四是制度规范健全。通过科学管理、杜绝管理失误,生产现场中实现零缺陷、零事故。
有专家表示,化企必须尽快提升改造,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对采用危险工艺、没有实现自动控制的化工装置,要加快技术改造,必须实现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自动化报警;涉及硝化、氧化、磺化、氯化、氟化等危险工艺的化工装置,要在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基础上装备紧急停车系统;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充装装置要进行压力自动控制改造,完善防泄漏措施和应急措施,提高化工装置和重要单元的本质安全水平。
本质安全有起点无终点
记者查阅近年来一些重、特大化工安全事故调查结论发现,几乎所有事故的结论都是生产安全事故。
比如前些年辽宁省某石油化工企业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多人死伤。事后查明,该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在滴加异辛醇进行硝化反应的过程中,当班操作工违章脱岗,反应失控时没能及时发现和处置,导致反应釜内温度、压力急剧上升,釜内物料从反应釜顶部的排放口喷出,喷到成品库房内的可燃物上,导致着火,引发成品库内堆积的桶装硝酸异辛酯爆炸,并引起厂内其他物料爆炸、燃烧。经查,该企业的硝化反应釜没有装备高温报警和高温联锁停车及超温时自动排料装置;冷冻盐水系统也没有自动调节装置,仅靠操作工人现场监控、操作。这是一起典型的因不重视本质安全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
“现在化企大都开始重视本质安全,这是好事,有不少企业的确做得很好。但就全行业而言,要实现本质安全依然是任重道远,还需要下很大功夫,必须长期坚持抓下去。”郝军说,化工安全永远在路上,本质安全是化企追求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采访中,不少化企老总对有关安全的话题不愿多谈,表现得十分低调。一些企业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响电话,总感觉对安全生产心中没底,怕安全话题今天说过了头,明天就出事故。
“可以说,化工行业近年来发生的每一起安全事故,几乎都是责任事故,也都是因为本质安全不到位造成的。”郝军表示,实现本质安全是化企的性质所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化企抓本质安全的过程,就是不断查找、排查、整改安全隐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