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气体检测预警仪在中石化用火作业中发挥的作用
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用火作业?《中国石化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中提到,用火作业是指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进行的涉火施工作业。
《中国石化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6中提到了用火作业应实行全程视频监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管理手册”中多次提到视频监控,可见视频监控在中石化的应用非常广泛,意义重大。如下图。
在《中国石化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中多次提到了监护人应佩戴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分别如下:
3.3.15.2中指出:在受限空间内进行刷漆、喷漆作业或使用可燃溶剂清洗等其他可能散发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作业时,使用的电气设备、照明等必须符合防爆要求,同时必须进行强制通风;监护人应佩戴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随时进行监测,当可燃气体报警仪报警时,必须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如下图。
3.4.2中指出:用火分析有效期。用火分析与用火作业间隔一般不超过30分钟
,如现场条件不允许,间隔时间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60分钟。若中断作业超过1小时后继续用火,监护人,用火人和现场负责人应重新确认分析。特级用火作业期间应随时进行监测。监护人应佩戴便携式可燃气报警仪进行全程监护。如下图。
这里我们看到3.3.15.2中提到在受限空间内作业时,必须强制通风,监护人应佩戴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随时进行监测,当可燃气体报警仪报警时,必须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我公司推荐的做法是:在受限空间入口处放置一台移动式泵吸式气体检测预警仪,把软管放入受限空间内部进行实时不间断的气体检测,受限空间内强制通风后,确认受限空间内气体排空后,作业人员方可进入作业,如果没有移动式泵吸式气体检测设备,也可把便携式气体检测预警仪通过线缆放入受限空间内部进行实时不间断检测,没有检测到气体泄漏,作业人员方可进入作业。
3.4.2中提到用火分析与用火作业间隔一般不超过30分钟,是为了防止气体泄漏的发生。如现场条件不允许,间隔时间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60分钟。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受限空间作业气体检测他是一个间断性的,不是实时的检测。那在这样一个间断性的环节中就存在很大的疏漏,现场作业人员在受限空间作业时,有好几个大的时间段是没有监护的,也就是说这些时间有可能发生气体泄露,导致事故的发生可能。
所以说受限空间用火作业的伤亡主要原因无非两点。
第一,现场没办法实时监测,作业环境在发生变化,现场人员不知道。
第二,只能信任便携表,但便携表报警信息传递是有滞后性的。
往往当便携表通知你的时候,你已处在危险环境的时间足以致命。
为什么受限空间用火作业事故多发频发,小编认为:受限空间、坑道内、罐体内临时施工作业时,在罐体内的工作人员所处的气体环境发生变化时,外部负责处理危险情况的安全人员、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准确获知罐体内部的气体变化情况。这时,外部人员如果盲目的进入受限空间内部非常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这种情况引发的事故近年呈上升趋势。
传统的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只能被动的检测气体,而不能主动的获取气休检测信息。也就是说,只有当气体扩散过来时,传统的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接触到气体才能发出报警。但这时佩带着传统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的工作人员已经同时接触到了危险气体。
也就是说,传统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没有起到预先报警的作用。这时,如果在现场工作的人员有人危险气体中毒晕倒,其他工作人员是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的。等到发现有人中毒晕倒时,往往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而造成人员的伤亡。
那么在小组作业时,如何及时、准确的传递危险信息呢?东方报警公司生产的无线便携式气体检测预警仪能够实现作业人员之间及时、准确传递危险信息这一功能。
当作业小组人员佩带无线便携式气体检测预警仪进入危险区工作时,如果有人中毒晕倒,那么此工作人员随身佩带的无线便携式气体检测预警仪在达到报警值时,在发出声光语音报警的同时,还发出无线报警信号,在200米范围内,其他作业小组人员的无线便携式气体检测预警仪能够同时收到其报警信息。此报警信息与中毒晕倒人员的无线便携式气体检测预警仪所检测到的气体信息实现同步。也就是说,作业人员小组成员能够准确的知道中毒晕倒人员所处的气体环境是什么情况。
这样,实现了小组作业人员之间在险情发生时的快速响应,增加了救援时间,降低人员伤亡。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气体检测预警仪的最新相关信息,请随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将一如既往的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咨询电话:0451-51996850、51996851
公司网址:www.hrbea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