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哪变了

行业资讯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订后,从7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修订的《办法》有哪些变化?化工企业生产安全应急管理做得怎样?将怎样适应这个新《办法》?上周中国化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变化一:处罚力度加大 
   
  新《办法》第44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编制应急预案或未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的,将被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将被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这对化工企业来说是一项强制性要求,迫使企业将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修订等工作落到实处,注重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并在实际中不断完善,细化预案内容,检验其有效性。这也使企业更加绷紧了生产安全这根弦,将促进化企提升应急管理水平。”陕西陕化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安环处处长何建民告诉记者。 
  延长石油炼化公司安全环保质监部经理王继宏也认为,新《办法》增加了处罚项,加大了处罚力度,将进一步促进企业重视应急管理。 
   
  变化二:更强调事前预防 
   
  海因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处事故隐患。任何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征兆、有苗头的,可以通过发现隐患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和避免事故的目的。正因为如此,新《办法》以预防为导向,重在事前准备。 
  长期跟踪危险化学品安全问题的上海交通大学中美物流研究院教授赵来军认为,事前的信息共享对事故应急处置作用较大。“从已经发生的重大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来看,由于缺乏危险化学品信息共享系统,在应急处理时容易出现判断失误导致事故扩大情况。”赵来军说,如果事前信息被安监、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共享,那么事故应急处置阶段的损失就不会这么严重。 
  对此,新《办法》第10条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前,编制单位应当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事故救援时间就是生命,正确、快速的应急处置,不仅可以避免事故扩大,而且可以减少对人员的伤害。”何建民认为,化工企业编制应急预案时要将现场紧急处置方法作为重点内容之一,要考虑事故发生时现场的复杂性,有可能是酸、碱、蒸汽、火灾、毒物等危险同时存在,处置措施必须可靠,绝不能出现在处置一种危险物质时造成另一种危险物质的危害增大。 
  王继宏说,新《办法》为企业开展应急预案管理提供了指导,尤其是新增的编制应急预案前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以预防为导向、重在事前准备的工作要求,更加贴合实际。 
    
  变化三:扭转形式主义 
   
  去年发生的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涉事单位瑞海公司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达10项之多,其中之一是未按规定制订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事实上,从已经发生的石化行业生产安全事故来看,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并不重视应急预案,造成应急预案流于形式。有的企业编制应急预案时“向上看齐”,直接摘抄上级的预案;有的企业平时将应急预案束之高阁,出事后找出来当作挡箭牌推卸责任。 
  新《办法》第5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大型企业应急预案管理还可以,但中小企业问题突出,尤其是一些危化品运输经营企业应付检查做样子,一看就是抄袭别人的。”陕西省应急救援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新《办法》突出企业责任,强化应急预案管理,但有个滞后过程,现状不会马上改变。这位负责人认为,新《办法》改变预案的静态管理,转变为日常工作的动态管理。只有把预案工作镶嵌进入日常管理,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预案的应有功能。 
   
  变化四:实用操作性增强 
   
  专家认为,近年来发生的天津港火灾爆炸、东黄输油管道爆炸、重庆开县井喷、重庆天原氯气泄漏爆炸、大连输油管道爆炸等事故,要么是缺乏应急预案,没有建立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应急响应不及时;要么是应急预案不实用,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关键时刻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要么是事故处置职责不清,责任不落实,现场指挥和应急救援不力。 
  新《办法》强调,预案编制以实际操作为导向。第31条规定,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本部门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的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 
  记者了解到,目前,延长炼化、陕化公司、陕西黑猫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等石油和化工企业都在按照新《办法》编制完善各自的应急预案。黑猫焦化新编制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由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公司及分厂安全事故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3部分组成,从机构与职责、危险源辨识、预警与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预案管理等各个方面,对应急管理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此次我们完善了事故应急预案的范围和体系,明确了各级部门和人员的应急职责、响应程序,使应急救援实现了整体协同作战,提高了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资源保障能力和后期管理能力,使应急救援能迅速有序开展,有效防止事故扩大和再次发生,使应急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黑猫焦化副总经理梁小忠说。 
  何建民表示,要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编制真实、实用的预案,并加强员工应急救援管理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应急救援处置能力。从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向全员培训转变,甚至要向周边相关居民进行培训告知,使相关人员掌握应急基本知识,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正确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不会出现因惊慌惊恐、不知所措、秩序混乱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新《办法》增加了重点岗位应编制应急处置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岗位操作人员第一时间处置事故的能力,推动企业应急预案的管用、好用、简明、易记,这与我们公司今年推行的《岗位应急处置卡》不谋而合。” 王继宏说。 
  “应急救援人员在突发情况下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和事故抗争,以减少人员伤亡、降低企业损失。”何建民建议加强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除了从制度上明确责任加以约束外,还应该享有一定的待遇,鼓励部分专业技术过硬的员工时刻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原副主任吕海燕认为,应急预案最终要落实到生产岗位上,不能成为摆设;应急预案应专业化、简明化、卡片化,做到科学、易记、好用;预案内容要分解到各单位甚至个人,各负其责,明确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在事故处置中的具体处置措施,岗位员工也没必要掌握整个预案的全部内容。

       本文源自: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detail.php?oneid=24825

       本文链接: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http://www.hrbeast.com/  气体检测|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气体检测仪|一氧化碳检测仪|可燃气体检测|可燃气体检测仪|有毒气体检测仪|气体探测器|气体报警器|防爆声光报警器|东方报警-宣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