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4·22”火灾“四不对称”引发的思考

行业资讯

 

江苏德桥仓储“4·22”火灾事故教训发人深省,对事故中暴露出的“四大不对称性”问题尤其要认真总结,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

  一、从“诱因微小”到“灾难巨大”的不对称性看责任落实问题

   据初步了解,“4·22”火灾事故是涉事企业违规明火作业,焊接时溅出的小火星引发火灾,燃烧了16个多小时,调集了周边数个省(市)的近200辆消防 车、1400多名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疏散了周围5公里的群众,撤离了码头上下游5公里之内船舶,对现场北侧的长江福姜沙水道禁航,牺牲了1名消防战士,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

    令人后怕的是,一旦火势控制不住,将引发仓储区其他危化品储罐连环爆炸,灾难性不堪设想。

    从“小火星”到“大事故”,这与“蝴蝶效应”似乎异曲同工:小事情如经系统放大就会变成大事件。这其中,安全责任缺位是核心。安全生产事故绝大多数属于责 任事故,“4·22”火灾事故中企业负责人、安全员显然没有尽到责任,焊接工见危不救、现场逃逸。决定安全生产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责任”二字。 但安全生产重在责任,也难在责任。安全生产责任有其特殊性:

  首先是责任刚性强,容易出现畏惧厌战现象。安全生产责任“重如泰山”,责任 刚性强、风险高。失责追责,轻则党纪政纪处分,重则追究刑责,而且追根溯源,调离岗位甚至退休多年的责任人也难脱其咎。重压之下,一些干部员工怕担责、绕 道走,不主动、不作为,延误时机、小事拖大,遇事慌、见灾抖。特别是发生大的事故、追究人员责任后,会弥漫消极厌战情绪。

  其次是责任层 级多,容易出现压力传递衰减现象。安全生产责任覆盖层层级级、方方面面,在传递的过程中会出现强度衰减,真正承担直接责任的可能是责任意识和能力都不足的 一线操作员工,安全责任会出现“最后一公里”不到底问题,大量的由低级错误引发的事故往往出现在这一群体身上,必须引起重视。

  再次是责 任环节多,容易出现多米若骨牌现象。从各级党政组织、到相关职能部门、到各企业单位都是责任主体,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从部门到企业干部员工都是责任 人,从行政审批、到验收把关、到全过程监管都是责任事项,时刻处处都存在安全责任。因此,安全生产责任链条长、环节多、任务烦,哪一个节点、哪一个人员发 生疏忽差错,皆可能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前功尽弃的连锁反应。这就能更好地理解“安全生产是易碎品”的观念,不可控性可见一斑。

    总之,要真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到位、到底到边相当复杂、并非易事。一是必须在强化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责任和部门的监管责任,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铁肩担 责、组织有力、监管有方。二是必须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特别是企业安全投入要到位、职工培训要到位、基础管理要到 位、应急救援要到位,切实打通安全生产责任“最后一公里”,消灭“梗阻”和“盲区”,筑牢基层基础。三是必须要高度重视增强科技支撑力,大力发展“互联 网+安监”“智慧安监”,通过广泛采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帮助完善监管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和手段能力,用科技补短板、提质效,有效解决责任能力 不足、监管精力不足、方法手段不足等诸多问题。

  二、从“焊接工”到“危化工”的不对称性看安全事故的规律性问题

  据初步了解,“4·22”火灾事故现场的作业主体有两个:一个是危化品储存作业主体。这个技术系统拥有的知识信息是关于危化品的种类、生产、储运及其安全防护、施救等方面的。该作业主体的领导和员工对相关知识信息都该做到应知应会,绝不能出现“危化盲”。

    另一个主体是焊接作业主体。这个技术系统拥有的知识信息是关于焊接方面的。以上两个主体的技术关联性极小、联合作业的概率极低。事故往往就发生在他们在同 一空间的联合作业中。焊接工一般不知道在高危敏感区域里小火星的危险性有多大,危化品操作工一般不知道焊接过程中会火星四溅、难以控制。一场“知己不知 彼”的联合作战,失败的概率可想而知。

  这种由于知识信息、技术工种不同的结构性矛盾导致的事故不一而足。青岛黄田港发生的油汽连环爆炸 案中,工人用冲击钻钻探水泥地面而击发的火星点燃地下管道的可燃气体,酿成特大责任事故。5月9日,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南京一码头锚地化工品运输船发生 爆炸起火,导致2人死亡,原因在外地卸完油该船但仍有油气残留物,船员修理高报仪进行焊接施工时点燃油气发生闪爆事故。由此可见:不同技术系统的员工,由 于知识信息不对称,无法充分交流沟通,从而难以有效预防和把控事故诱因。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考虑本质安全度,更要重视非本质安全度。这是 安全生产两个同等重要的课题。对本质安全度,大家的认识和准备相对比较充分,但对非本质安全度,尤其是知识信息不对称矛盾而导致的事故,我们的认知水平和 防范准备似乎不够。这类事故意外而且频发,带有普遍性、反复性,必须高度重视,举三反一,认真研究总结,掌握规律性,形成防范规程,提高工作的主动性、超 前性,避免其反复上演。

  三、从“投入有限”到“损失巨大”的不对称性看安全投入问题

   “4·22”事故火势刚起时,企业安全员迅速拿起两个小型灭火器进行施救,但是相对于凶猛的火势无异于杯水车薪,企业消防投入的不足可见一斑。后到场的 靖江市、泰州市消防车辆不是设备落后,就是泡沫不足。直到后来苏州、无锡等周边城市以及上海、浙江等地高效能消防车辆到场,才打开了一条关闭输油阀门的安 全通道。由于泰州市相关消防装备欠缺,不得不在更大范围内调动资源,贻误了宝贵的救援时机。持续燃烧的大火进而又引发了更大的隐患、更多的恐慌、更坏的影 响。仅看经济损失一项:火灾事故除企业直接损失数千万元外,直接用于救援的费用逾三千万元,后期事故现场的清理、仓储物品的转移等还要消耗不菲的人财物 力,损失之大可以想见。

  首先,安全生产的投入必须提档升级。尤其是针对体量大的高危行业企业,要装备救援能力相应的设施。在安全经济学 上,预防性安全措施的“投入产出比”远高于事故整改的“投入产出比”,两者效果比是5: 1。“先生产后安全”“重生产轻安全”的观念和做法必须彻底矫正。火灾之后,事发地的靖江市立即发文要求,辖内危化品企业必须配备相应等级的消防车辆和人 员,是为亡羊补牢之举。

  其次,要统筹做好安全投入的资源配置问题。安全监管等部门要全面、系统、多方位地对企业安全投向、投入力度、合 理性等进行研究分析,更好地引导投入。要在做好指导监督企业投入的同时,统筹考虑救援设施哪些应由企业投入、哪些由政府投入,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 用效率,不能盲目投、无序投。

  四、从“财力贡献微小”到“资源占用巨大”的不对称性看项目招引问题

   江苏德桥仓储区有燃油罐、柴油罐、汽油罐12座和化工储罐30座,码头总长460米,码头配套库区占地470余亩。该项目占用了不少宝贵的长江岸线资 源,占地面积也相当大。但是,项目入驻6年多来给地方财力的贡献总额仅1300多万元。不可否认,该项目的入驻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正效应,但 是该项目的“微小的财力贡献”和“巨大的资源占用”是明显不对称性的。

    首先,这点微小的贡献,难以体现它占用的如此大量的土地和环境资源的价值;再次,这种高危项目对当地在生产安全、环境生态、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现 实和潜在压力,所作贡献微不足道;最后,在整个事故救援过程中,各方面投入的财力物力,承受的压力、面临的责任之大无法承受。

    我们要深刻反思的是:一是这么大体量、高危险的项目为什么税赋贡献这么小?今后在招引项目、源头管控时,到底是数量规模重要,还是质量效益优先?即短期政 绩和长远经济社会综合成本是不是要综合考量?二是在考虑企业发展和效益的同时,是否要更加重视企业安全、环保等负外部效应问题,以及溢出成本、社会责任的 承担问题?三是在考虑“引进来”的同时,是否要考虑“清出去”的问题,对安全环保压力大,占用大量资源、税收贡献少的企业,该关停整顿的、该吊销证照的、 该由市场取缔的,要下决心采取相应措施,从而确保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实现。

本文源自:可燃气体探测器专家www.hrbeast.com 东方报警-宣创“气体检测预警互联开创者”受限空间气体检测仪|动火现场|气体检测仪|防爆视频监控|气体检测预警仪|可燃气体检测仪|有毒气体检测仪|气体探测器|气体报警器|防爆声光报警器。